桥梁 对于被长江、汉江划分为三镇的武汉来说,其重要性甚至不亚于“过早”。
远古时期,人们利用倒搁在溪涧上的树木、石梁或者隔溪悬挂的藤萝跨越山川阻隔,久而从中得到启示,开始学会搭架简单的桥梁。
清代以前,武汉造桥技术逐步提升,以砖石桥和木桥为主。 砖石桥 以硬质耐腐圆木打桩,再于其上垒筑石基,用糯米煮浆加石灰捣制粘合剂,砌筑石料或砖块,形成桥墩与桥身。 木桥 则将桥柱直接打入泥土中,桥身以铁钉闩或榫相连接。
北洋桥始建于唐代
图片来源:《湖北古桥》
20世纪30年代,钢筋混凝土结构开始被应用于桥梁建筑。造桥水下基础工程全靠人工围堰开挖,上部构件也主要靠人工制作与安装。
建国后,武汉的桥梁施工工艺逐步向机械化方向发展,建桥技术突飞猛进。
“一桥飞架南北,天堑变通途。”1957年,“万里长江第一桥”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。这座富有历史意义的桥梁对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,见证了新中国建立以后的祖国的日益强大,成为了武汉市最重要的历史标志性建筑之一。
今天的武汉,随着各大桥梁陆续建成,三镇飞架长江、汉江两岸的桥梁和隧道已超过了20座,各大立交桥、人行天桥数不胜数。武汉的造桥工艺日益精湛,新增了许多意义非凡的桥梁。
武汉建桥“国家队”甚至不仅仅满足于在武汉本地建桥,对国内乃至国外的桥梁建设,武汉人民都不吝自己的智慧与汗水。
武汉的桥梁,都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与魅力,让作为“九省通衢”的武汉成为中国重要的运输枢纽城市,彰显了武汉作为“建桥之都”的雄厚实力,也展现了强大团结的“武汉力量”。
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
《“桥”见武汉》系列专题推文
即将上线
带您在历史中领略武汉桥梁风采
同您在新时代感受别样的武汉通道
“桥”见武汉
见证的是生活的记忆
见证的是城市的变迁
见证的是武汉的发展
见证的是新的征程与梦想
资料来源:《中国古代桥梁》《武汉市志-城市建设志》《湖北古桥》
编辑:天天
责编:李岚